2019折叠屏手机来了,购买前你需要了解的几点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面屏手机迎来爆发式发展,除了刘海屏、水滴屏等、挖孔屏等异形屏,还有滑盖,升降等通过机械结构打造的全面屏。全面屏手机的优势很明显,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全面屏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了更大的手机屏幕,可以呈现更为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全面屏手机依然要受限于手机体积,即使可以做到100%屏占比,我们也很难将一款7英寸手机轻松放入口袋,那么手机屏幕边界又该如何突破呢?

其实,手机厂商们已经开始在下一技术风口――折叠屏开始发力了。

2018年11月,三星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向外界展示了其研发的可折叠屏幕原型机。这部原型机采用小屏幕加折叠屏设计,合起状态能使用小屏幕实现常规手机的的正常操作,而完全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7.3英寸的大屏幕。三星在大会上宣布准备在未来几个月做好量产工作,并于2019年正式将折叠屏手机推向市场。

国内的柔宇科技更是早于三星之前推出了折叠屏产品FlexPai。这款折叠屏手机采用柔宇自研的7.8英寸蝉翼柔性屏二代,比传统LCD、OLED显示屏更轻、更薄。在日常使用时可折叠到4.0英寸大小,如手机一般便捷,同时,在办公、影音娱乐等需要大屏幕体验的情况下,够完全展开实现7.8英寸平板的使用体验。

除了以上两家厂商外,华为OPPO小米也已经开始了折叠屏设备的准备工作。可见,折叠屏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屏幕折叠如何实现的?

正常形态下想要在机身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再想增大屏幕面积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就需要另寻他法。折叠屏概念开始初步成型,在折叠状态下机身尺寸足以塞入口袋,展开的状态下等于原折叠尺寸两倍的面积。

这一开一折,就要手机屏幕能足够实现180度弯曲,虽然曲面OLED屏幕能够弯折,但无论是曲面电视还是曲面屏手机,曲面屏弯折的角度都不大,主要原因是屏幕的元器件和结构设计问题,尤其是不可随意弯曲的玻璃作屏幕基底,自然无法实现大角度的对折了。

但如果用塑料代替玻璃就不一样了。塑料的特性使其成为可折叠屏眼下最适宜的基底材料,不仅使基底能够折叠,额外还提高了屏幕的抗摔性,同时也使屏幕更加轻薄。

除了基底,还有以有机物构成的导电层和发射层。目前业界通常将氧化铟锡(ITO)用作透明阳极,因为它具有高透明度,低薄层电阻和完善的制造工艺。然而,ITO是昂贵的,并且是脆性的,易受弯曲引起的裂缝形成的影响,可折叠屏幕或采用延展性和导电性俱佳的石墨烯材料。不仅如此,还有光学粘合剂等,都需要寻找全新的材料。

在结构设计上,三星在2017年8月份就已提交了折叠设计专利。第一种设计专利为了实现折叠后机身平整,而增大了OLED屏幕弯曲程度,屏幕在转轴处内部形成了一个大圆弧形,保护屏幕不被过度弯曲而受损。

而后面的专利比较像微软Surface Book上的铰链,折叠后铰链处宽度要高于其他部位,折叠处的空隙也比较大。

可以看到,“折叠屏”已经从“概念”产品向消费产品演进,而在这一过程中,折叠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论证。

折叠的屏幕会影响使用寿命吗?

柔性屏幕如果多次弯曲加上长时间的使用,即使物理性能优秀的塑料材质,在受到多次的压缩和拉伸应力后,是否会影响折叠屏的寿命,又会有多大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铰链设计也有诸多难点。虽然笔记本电脑也采用了铰链技术连接主机和电脑屏幕,但可折叠手机的铰链使用率比笔记本电脑会高很多,甚至手机会采用三屏或者多屏幕,多层折叠。折叠屏与铰链的贴合角度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难点。据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折叠屏与铰链贴死、不贴死都有问题,不贴死就会一直摩擦,贴死了中性面就会跑掉。而且现有铰链加工良率非常低,成本较高。

如何轻量化处理铰链问题也是难题之一。折叠后手机厚度会增加,目前柔宇推出的折叠屏手机其折叠后的厚度达到15mm,重量为380克,但目前主流旗舰手机的厚度仅为 7-8mm,这也就是说,现今折叠屏手机的厚度是一般手机的两倍,其屏幕的减薄也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折叠屏带来了更大的交互空间,同时也意味着交互逻辑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 UI和APP都需要重新设计。目前的方案是,在使用小尺寸屏幕时使用手机版本界面,使用大尺寸屏幕时自动切换为HD平板电脑版本。但这对于安卓版本的应用适配提出了挑战,短时间内为满足折叠屏手机的应用适配并不乐观。例如三星为折叠屏手机打造的基于Android 9.0打造的One UI,三星正在重新设计几乎所有的APP,为的是让所有需要手指点击的UI元素集中到屏幕底部,方便用户点按。

总结

基于用户对于大屏的天生偏爱,折叠屏手机无疑是手机屏幕发展下一技术风口,但折叠屏并非像前几代屏幕演进,只是单纯尺寸和屏占比的提升,它对技术和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折叠屏手机今年可能只是崭露头角,明年或将正式迎来爆发,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这个有望再次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