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技术进化论(二):有用的创新是怎样的(2)

受限于硬件的裸眼3D

因为强调便携性,在手机上实现3D观感就不能像在电影院里那样戴个专门的眼镜了,因此裸眼3D这一概念在3D电影广泛流行之后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至今;但说实话这样的创新看起来很难普及,无外乎生态与本身的限制两方面的问题。

与电影、电视行业当中能够拥有的完整的从生产到上映的完整3D产业链不同,手机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还仅有终端设备在宣传裸眼3D技术,换句话说巧妇无米;虽然真的有专门专注于裸眼3D的内容提供商,而版权管理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这样的资源找起来恐怕要比在各大视频网站找一部能免费看的并且超清的新电影的难度高不少;况且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需要从2D转制,你大概也听过一个工具就能将给iOS或者Android编写的APP就能转制成WindowsPhone或者BlackBerry平台这些不靠谱的事情。

五年技术进化论(二):有用的创新是怎样的

联想一下IMAX3D电影的观影体验,荧幕加3D所形成的空间要形成包裹人体的效果,我们才有切实的置身其中的感觉;这就很容易理解尺寸所限的手机屏幕自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加之手机上的外放系统也很难模拟多声道环绕的效果,“身临其境”更无从谈起。

五年技术进化论(二):有用的创新是怎样的

五年技术进化论(二):有用的创新是怎样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3D”也会就此没落(也或者说裸眼3D会延伸到电视这种更具表现力的设备上面,而不可能依托于手机平板这类的小屏幕设备),技术发展的“拟真”化必然是以我们生活的真实三维世界为导向和最终追求的,取而代之的更有可能是VR,就目前的VR所需的头盔之类的硬件设备来看,也就不能再叫“裸眼”3D了。

概念成真 CES 2016展出智能设备新技术 htcVive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