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技术进化论(二):有用的创新是怎样的
眼下似乎没有什么别的行业能像手机圈一样容纳如此密集的创新,恨不得每天都在上演一场新品发布会,恨不得每个发布会上的主角都想穿一身乔布斯的打扮来高喊改变世界;被这样“逼”出来的那些改变世界的想法多少成为了你的日常习惯,又有多少成为了食之无味的过去时?五年智能手机及技术进化论(二)我们来聊聊过去那几年的那些“创新”。
五年技术进化论(二):有用的创新是怎样的
以“更智能”为借口的体感操作
我们曾在《五年技术进化论(一):手机如何改变了生活》提到,顾名思义,传“感”器就是内嵌到手机当中用来模拟人感官的部分,自然会被加以利用创造出众多有用的创新;不过在过去的几年里用偏地方的也不少。
相较于智能手机当中利用陀螺仪和重力加速感应来实现的游戏不同,“体感操作”因为需要计算的用户动作更加复杂,而且需要调用更多诸如前置摄像头等作为传感器,因此推出的时间要比前者晚一些,在智能机上的大规模爆发大概要从2012年中的三星GalaxyS3开始,当时它几乎史无前例的支持了体感拨号、智能拍摄、智能传输等功能。
以“SmartStay智能睡眠”为例,通过检测人脸和眼球的动作,手机会判断你在阅读屏幕内容一段时间之后脸是否离开了屏幕,如果是则可以关闭屏幕来省电,如果不是则延长锁屏等待时间,从而使屏幕常亮。
至于后来出现的更加丧心病狂的转头翻页的功能,我们就不多吐槽了,至今已经销声匿迹的它大概失败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机器再精细都比不过人类的细微动作,以三星S3的“SmartStay智能睡眠”以及后来众多的类似功能为例,前置摄像头对于人眼的动作捕捉总是存在非常可观的误差,对于一个需要用户从零学起的新交互来说,这样的误差几次就能让人彻底失去兴趣。
第二则是培养用户习惯的问题,拿起电话拨号、隔空操作这些需要用户建立起一套不同于多年常规使用习惯的使用习惯,两者的冲突使得你会在面临真实场景时难以抉择;有时候传统习惯会更加条件反射的出现,有时候则需要接触屏幕而非“隔空”这样有切实感觉的操作,“体感操控”因此被忘记或取代也就容易理解。
第三则是交互上的矛盾了,“智能睡眠”大多数情况下针对手机阅读这一场景,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屏的阅读量持续不长的时间就需要进行翻页,此时即使不用手指点击屏幕来避免黑屏,也要手指接触滑动屏幕来进行翻页了,本就使用频率不高的智能睡眠又会因此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