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AT到BANT 中国互联网需要怎样的反思?

前些天在北京参加GMIC,和上一届比起来,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外国人越来越多了,会上展示的外国企业和产业越来越多了,而且在中国产品展区前也停留了更多的外国人。代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不再仅仅是人口红利,已经开始转变成互联网新动力的发源地,在当下的互联网领域里,中国无疑正在朝着世界中心的位置在靠近。

从BAT到BANT 中国互联网需要怎样的反思?
互联网

然而在这个世界中心巨变的时代,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又是否做好了当世界主人的准备了呢?

从年初聚美私有化引起的中概股信任危机,到最近汽车之家高管团队与投资方的纷争,似乎都在释放着一些并不好的信号,资本道德的约束在利益面前并没有起到什么制衡的作用。回归A股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互联网企业热衷于回归国内,一般来说原因大抵为市值被低估,没有被资本方认可。回归A股,是不是意味着国内资本市场的考核标准更低,资本更加盲目?相信不全是这样的原因,但是不排除有这样的侥幸心理。不过对于国外资本方喜好的猜测,外国媒体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早已将尖牙深深地嵌入西方竞争对手的身体。对于FANG(Facebook、Amazon、Netfix、Google),如今,中国正以自己的四巨头“BAN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网易(Netease)与腾讯(Tencent)——予以回应。

BAT是近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三大代表,搜索、电商和社交正是这三座大山的制胜法宝。不过这三家企业也被贴上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度娘搜索广告的入门标准,假货掺杂的买卖纠纷,以及压制创新的山寨速度。阿里和腾讯都在尝试改变自己,阿里以更大的产业布局弥补自身业务上的单一,成功打造支付宝成为改变人们移动支付环境,腾讯则通过微信的一枝独秀撑起了自己所有关于未来的憧憬。只是百度在徘徊犹豫间深陷泥潭,无处落脚。

百度也曾尝试过改变,大明湖畔的人工智能吴恩达,年轻少帅带领的直达号,和Robin怒砸200亿的O2O,但这一切,并没有让自己有勇气放手莆田的金钵盂。在贴吧和医疗事件后,Robin不得不亲自出台表态。但相比当初在台上说不怕资本不买账,就是要砸200亿做O2O相比,此时Robin的壮士断腕,并没有得到和勇敢相关的赞许,在外界看来,这似乎并不是决断,而更像是自救。

百度今年经历的事件可能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更多的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转折点发生,和今年很热的一个词有一些关系——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对应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在互联网上的体现尤为明显,他们因为自身条件的提升而迫切地对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有更高的诉求,从而拉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粗暴点说,消费升级,就是互联网用户的网络情商提高了,不无知和容易被忽悠了,赚互联网智商红利?越来越难了。百度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不过在社媒体的大规模讨论和传播才是让事件发酵到最大。这个过程,便是消费升级的进化过程的一个小缩影。

说回BANT,新加入的网易(Netease),又是怎样的代表呢?网易昨天发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我们先看下数据。

2016年第一季度网易净收入为79.15亿元人民币(1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为24.61亿元人民币(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4.69%,而去年同期分别为净收入36.6亿元,净利润12.64亿元。

网易2016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的第一季相比,净收入增长了一倍还多,净利润增长也接近一倍(94.69%),这是国内任何一个同体量的互联网企业都做不到的。资本方认可,这也是情理之中。

说起让资本方认可,大家可能无感。聚美低于发行价私有化一事大家可能了解一些,当时为什么会引起很大讨论,正是因为聚美深深地伤害了股民和投资机构的利益。换句话说,人家是买你的股票,可以说是你的衣食父母,不给股东创造利益,还损害股东的利益,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可以上升到道德层面。

再说网易的产品,网易的产品其实和BAT的作风有些不一样。网易在国内有个低调的标签,它的低调体现在创始人丁磊不常出来为产品站台,以及企业本身少有并购和收购。BAT通常会给自己布个很大的局,谋求生态战略,其实所谓的生态战略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封杀。BAT封杀一切能够或者潜在可能切入自身根基业务的领域,方式就是注资,或者并购。所以现在媒体在点评阿里的时候,常会用“阿里帝国”的说辞,为什么称之为“帝国”?不仅是因为阿里的业务面广,还有一个原因是,阿里有城墙,有领土意识。

人们对网易的印象是有一点慢,也有一点倔。很多人现在都很熟知的网易云音乐,在2013年推出的时候,在线音乐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彼时的酷狗音乐、QQ音乐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但网易云音乐还是面世了,并且以极高的口碑美誉度冲到了这个领域的第一阵营。

网易的产品矩阵中,你很难看出“布局”的意图,做产品的出发点通常是因为自身是否能够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服务,而不是为了抢占哪个入口。网易音乐是个例子,另外一个是电商。做网易考拉可能是网易在所有产品里相对高调的一次,三月份在网易考拉的发布会上,丁磊也亲自站台。做网易考拉的原因我们不得深知,但是丁磊在发布会上说的一句话却值得大家来揣摩。

“当人们开始意识到网购不仅是一种消费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

网易决定进军电商做网易考拉的时候,国内最大也最知名的电商平台淘宝网,已经成立了12年。刚开始我身边也会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网易在电商如此红海的时候进军电商,但丁磊这句话可能告诉了我们,网易考拉在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位为阿里(淘宝),它提供的不是一种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国内的一线城市,越来越多小区的业务处堆满了网易考拉红色的快递箱。对于近期吵得沸沸扬扬的跨境新政,丁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给出了回答。

“政府把政策又回到了4月8号前,这个过渡期是1年,这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未来的政策。”

运气又一次向网易倾斜,新政税改延期一年执行,正给了网易考拉发展的时机,并且这也正是一批创业型追赶者的死缓。在已知政策收紧限期一年的前提下,创业型企业融资会陷入困境,而电商又是十足的烧钱行业,也无疑是给不依靠外界资金支持的网易考拉等大企业一次最好的机会。

由于网易的“倔”和相对地自我独立发展,让网易很少有其他互联网公司有过重的交集,这也保障了网易独立的发展路线。联合有联合的好处,但也有联合的弊端,这在最近也发了财报的新浪和微博上有很好证明。

新浪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22%,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微博与阿里合作协议到期影响。京东的财报也不乐观,财报发布后股价应声大跌,在京东高管电话会议中,也表示了腾讯流量支持增速减缓。这一切都是联合的问题,不把命运的掌舵权与别人分享,这或许让网易曾经错失过机会,但同时也给予了网易“我的命运我掌握”的权利和任性。

正是有这些“任性”,让成就了网易众多口碑优异的产品,网易公开课、网易云音乐、有道、网易新闻、网易考拉海购等。特别是网易公开课,每年都在亏损经营,丁磊曾毫不避讳地说,做网易公开课不为赚钱,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平等地接受全球好的教育。先不说丁磊说的是不是客套话,单就亏钱做网易公开课这件事,BAT谁敢,敢不顾资本的质疑去执行成就企业口碑的事?敢这么做却不往战略和布局上去靠拢?

每个企业的文化中,都会有其创始人的影子在里面,如网易也一样,就像丁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最后说的那样,我们有个产品叫有道词典,它名字的来源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一直约束着我们的信条,以科技和创新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在未来一两年内,大家也会看到网易在跨界方面用心更多。

目前在国内,网易的市值体量不是最大的,但外媒在点评中国互联网却把网易网易加入了BAT,也不仅是从发展去衡量的,或许网易更代表了一种应该代表中国互联网价值观。就像在工业制造上大家对“made in China”的认识一样,世界可能不希望在未来可能代表世界互联网的中国,不再出现互联网领域的“made in China”。

从BAT到BANT,更多的不是网易该高兴,更多的,应该是中国互联网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