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年中国零售O2O十大典型事件

背景一:回顾以往,以阿里、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经过N多年网络零售市场的培育,让数亿的国人养成了网购的习惯,享受着送货上门的便利,庞大的消费被吸引到PC端。

背景二:如今,移动互联网来袭,人们对于移动端产生了依赖性,手机成为人的第五肢,诸多电商巨头纷纷转入移动端争夺战,短短几年,从最初个位数百分占比增长了10倍左右,发展可谓迅猛。

背景三: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零售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呈现大规模的关店潮。与此同时,突出重围,紧跟时代,力求转型升级,一方面是实体商业的线上突破,另一方面则是电商的进一步攻城略地,零售O2O不再是线上线下各走一边的局面,而是快速融合的态势。

背景四: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巨头到微企,都在主动谋求转型优化。

面临大融合的时代,从国家层面,再到电商、零售实体企业以及后来者,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改变,均面临着自我的转型和升级……

对于“互联网思维”、“O2O”、“互联网+”等思维理念从概念到现实,从追捧到诟病,业界各种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良策电商创始人孙彦良认为,对于零售O2O,或捧或杀,意义不大,与其理论推演、经验分析、逻辑判断、又或以偏概全,钻牛角尖,不如让我们以宽容心态,深入其中,冷静洞察,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儿价值。

对此,电商门户、中国“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别推出“2015‘风口’互联网+年度系列盘点” 。以下为2015年零售O2O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十大典型事件:

事件一:京东到家脱胎京东,备战O2O

【事件概述】2015年3月,京东集团正式成立O2O独立全资子公司,随即不久,“京东到家”应运而生。

京东到家与京东商城的原有模式不同,通过整合各类O2O生活类目,采取众包物流配送,为用户提供3公里范围内的生鲜、超市产品、鲜花、外卖送餐、上门等各类生活服务,商品均来自于合作商家,并基于移动端定位实现2小时内的快速送达。

京东到家主要侧重提供“流量、运力和系统服务”等优势资源,而合作伙伴只需提供线下门店、库存和供应链即可,优势互补,联合协同为用户提供移动生活中的便捷服务。

零售020 阿里巴巴 苏宁易购 京东到家 蜜芽宝贝

【专家点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良策电商创始人孙彦良认为,面对阿里与苏宁结体,控股银泰、重塑口碑网等一系列线下融合的步调,除了签约上万家的便利店、投资永辉以外,京东自建独立移动端的平台,备战O2O,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本地化移动电商强调得就是属地优势,商品不必直采,完全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货源和备货等能力,只关注规模导流、平台响应迅速即可,周围快送,商品品质更有保障,尤其是生鲜类非标准的商品。

在运输能力方面,若京东继续沿用自建物流体系的话,在本地化“附近”电商中,投资成本高,而采取众包模式,虽说品控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但凭借其庞大的流量和收单量,外包不听话,在矫正无效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果断干掉,试想,谁会和钱有仇?!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