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寿山谈数字出版:融合引领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7月16日消息,在7月14日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在主旨讲话中提到:2014年数字出版的增速虽然回落至30%左右,但仍远远高于我国GDP7.4%的增速。7月16日,孙寿山副局长在新浪接受微访谈,与网友畅聊了数字出版及它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以下为访谈全文。

1、网友:7月14日,第六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召开,主题是“融合、创新、发展”,请问如何通过融合、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数字出版的繁荣发展?

孙寿山:看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更加给力的政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和新媒体建设,习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关于媒体发展的重要论述。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做了重要指示。总局今年4月联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与举措。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对于数字出版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是更加旺盛的市场需求。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庞大的用户规模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与消费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14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已超过传统纸介质图书的阅读率,达到58.1%,其中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已突破3000亿大关,达到3168.4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24.7%,也用事实印证了这一点。

三是更加多元的行业创新。随着融合发展的进程加快,新闻出版业加大了对行业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的关注、研发与应用力度,数字出版共性技术在出版流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科技认知和应用水平的提升不断拓宽了新闻出版企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也不断增强了新闻出版业的创新能力。

四是更加优化的产业链条。在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步伐日益深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数字出版企业参与到内容生产、技术方案提供等产业板块,新兴出版企业对数字内容生产的布局逐渐深入。百度、阿里、腾讯都成立了独立的网络文学运营机构,数字出版阵营在日益壮大。

2、网友:我国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会有哪些新的趋势,哪些重点目标?

孙寿山:14日那天,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自2005年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举办至今已有十一年。新闻出版业经历多年转型升级,思路日益清晰,路径日益明确。如果将前十年视为发展历程的重要时期,第十一年则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数字出版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有理由判断,当前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经步入提档增速的新阶段。我们这次的微访谈主题之所以跟融合、创新、发展有关,也是因为这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推动产业发展所要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3、网友:早期的社交网站,都以交友为主要功能,随着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新媒体的兴起,社会化阅读产生出了惊人的传播效力。请问社交网络未来是否会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方式?

孙寿山:早期的社交网站,都以交友为主要功能,而近年来开始大热的社会化阅读,则将大众传播的内容嫁接到人际传播的平台上,确实产生出了惊人的传播效力。数字阅读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结合、这种社交加内容传播的方式,一改过去单纯依靠内容为建构主体的平台建构方式,增加了用户主体架构。数字出版不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们静态阅读的需求层面,还满足着人与人之间关系拓展的需求,满足着信息构建与社群传递的需求,满足着内容欣赏与互动展示的需求。

4、网友: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数字出版也正步入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发展数字出版产业?

孙寿山:科技进步推动新闻出版业走过了“铅与火”“光与电”,迎来了“数与网”时代,智能化、万物互联、大数据将成为未来媒介发展趋势。在新常态下发展数字出版,必须坚持以内容为本、技术为用,内容为体、技术为翼,两者共同构成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讲求“用户至上,需求为先”,这就要求我们的出版企业要不断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内容生产的分众化、特色化、精准化。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丰富和优化内容呈现,满足多元用户需求,不断完善用户体验;充分运用社交类应用和技术,借助微博微信,促进社交平台与传播平台的有效对接,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实现传播的即时化、互动化。

5、网友: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目前需要的是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熟悉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看来这种人才还是很匮乏的,请问局长,国家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措施?

孙寿山:人才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墨子说:“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说的就是国家治理需要依靠各种人才给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们将切实加强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从战略层面上思考人才问题,根据融合发展所需,不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统筹规划新兴出版内容生产、技术研发应用、资本运作、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培养和引入,建立架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我们还将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形成为产业输送骨干人才、领军人才的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的选拔、评估和激励机制,加大机制改革步伐,持续推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力措施。传统出版单位也将完善用人管理机制,引入新兴出版企业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新兴出版企业也应吸引传统出版的内容把关人才、编辑人才,双方在人才方面实现优势互补,由此形成顺畅的产业人才流动机制,确保数字出版持续的“造血功能”。

6、网友:今年4月,总局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本届数博会的主题也跟“融合”有关,“融合”将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主基调。现在都在讨论传统出版转型升级,如何才是转型,又如何才能与数字出版实现融合发展?

孙寿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包括获取知识、获取能力的方式,对传统出版带来全方位、深层次影响。融合发展是我国乃至全球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融合发展不是局部的融合、个体的融合,也不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相互替代,而是双方在内容、技术、渠道、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互融互补。无论是传统出版企业还是新兴出版企业,首要的是思维观念上的融合。传统出版单位应不断强化和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逐渐摆脱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水土不服”,向互联网企业学习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借助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与新兴媒介渠道,将内容优势延伸至网络空间。新兴出版企业虽然与互联网共生共长,但同样需要具有融合发展意识,不断优化内容生产,完善服务水平。思想革新引领手段创新,企业应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利好,积极推进各种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努力实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新闻出版业融合发展“七个一”目标。

7、网友:我们看到,新一轮传统书店倒闭潮有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国内实体书店也面临这样的危机。近年来,我国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扶持实体书店,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深圳等地的大书城模式,也为实体书店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在数字阅读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实体书店未来的出路在哪儿?

孙寿山:毋庸置疑,数字阅读已经走过“试验”阶段,成为一种既定“事实”,越来越多的纸质书拥护者也开始适应和习惯电子书阅读。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英国2014年纸质书销售收入降低至27.48亿英镑,降幅约5%;而电子书则增长至5.68亿英镑,增幅约11%。在另一维度,2014年全国实体书店零售额由前两年的负增长扭转为3.26%的正增长、大大小小的绘本馆如星星之火、受追捧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扩张等都证明了纸质书销售量在扩大。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为什么会取得好成绩?我想,根本原因在于改变了传统书店单纯的“卖书功能”,而是锁定了卖书、读书和服务阅读的总体定位,以舒适的条件和服务营造读书氛围、着力阅读功能的构建和深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群体逐渐向线上迁移,仅仅依靠卖场经营和推广活动,难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此,我个人建议,实体书店们要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需要树立“互联网+”的思维,通过自建平台或依托电商平台拓展线上业务,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要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开发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平台,创新经营模式。实体书店还要积极地与网络书店在区域配送、平台共享、网点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的商业模式。建筑面积较大的实体书店,例如书城,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书城+培训”、“书城+影城”、“书城+创意城”等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开展多元业态经营,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体验消费中心。

为了鼓励实体书店的发展,总局还会在完善图书市场价格管理机制、完善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标准、减免实体书店在商业地产项目租金、扩大财政奖励实体书店范围、进一步减免实体书店各项税收以及设立实体书店资助基金等方面争取更多、更实、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8、网友:您好孙局!我们是做美术类图书的,在将产品数字化的时候,发现美术类的图书在数字阅读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许多读者还是更需要印刷形式的实体书,是否能说在有些专业领域,实体书依旧会保有一定的地位呢?

孙寿山:我相信,不管数字阅读发展到什么程度,实体书一直都会保有其一定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专业领域。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你刚才提到的美术类等专业图书数字阅读不方便的问题会得到不断的改进;另一方面,这并不意味着实体书和传统阅读方式就会消失。

历史证明,传播方式的演进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比如,印刷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取代语言传播,光电技术,包括数字出版形式的大量出现,也不会取代语言和印刷媒体等传播方式。传统书店和网上书店的关系同样如此。

数字阅读的兴起不会让实体书店消失,但会推动它向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与体验方面转型。

9、网友:出版业属内容产业范畴,内容资源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内容为王”都是不二法则。近几年数字出版在内容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孙寿山:数字出版虽然在表现形式、传播渠道、消费体验等方面与传统出版有着明显差异,但其属性并无根本性变化,核心任务仍然是思想、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同样担负着传承文明、塑造灵魂、提升品味、满足精神需求的神圣使命。就像这位网友提出的,缺乏优质内容的数字出版产业,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形成持续生命力和长久竞争力。数字出版强调“用户至上、需求为先”,但并不意味着要迎合市场中少数的低情趣需求,媒体的文化导向作用不容忽略。正如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也不能否认的是,数字出版生产中数量大质量低、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在整个出版领域中还是相当突出的,还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优质内容生产、出版和传播将作为新常态下数字出版工作的首要任务。

10、网友:互联网侵权盗版情况严重。而围绕数字阅读,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盗版的普遍存在,盗版很有可能会摧毁这个新兴领域健康的明天。国家和政府对此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规范内容生产,保护内容创新?

孙寿山: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大“剑网”行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数字阅读领域版权行政执法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持续打击网络文学作品侵权盗版行为,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引导数字阅读产业链各环节和社会公众树立和强化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版权、尊重原创的良好氛围。

11、网友: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达到58.1%,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您认为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呈现哪些特点?

孙寿山:全民阅读工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李克强总理也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经过多年的推动,全民阅读已经深入人心,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阅读已渐成趋势,成为了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拓展了全民阅读的方式,也丰富了全民阅读的内涵。今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阅读占手机网民使用率高达45.3%,用户每天使用手机阅读超过21分钟,同比增长31%。由此可见,数字阅读广受人民群众欢迎,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服务拓展空间。

12、网友:我和朋友们都在潜移默化中,被碎片化阅读侵占了大部分的时间,越发不想去啃那些营养的经典著作了。想问问孙副局长,接下来针对全面浅阅读的现象,有什么好的措施么?

孙寿山:有本书叫《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大家可以看看。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疑问:“谷歌在把我们变傻吗?”相信这个疑问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很多人一边在尽情享受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一边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但对于个体来说,要想不成为信息的奴隶,就必须牢记“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面对海量信息会选择,会思考,从而时刻保持理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毕竟思考和创造才是人类前进的根本动力。对于政府来说,我们一方面会继续加大精品力作的出版:不但内容要好,故事也要讲得好;另一方面也会继续鼓励和推动平台和渠道、特别是数字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建设,让这些好看好读的精品力作能够更方便更精准地到达读者手中,从而让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