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性价比:国产手机还有哪些出路?

  现在说起国产手机,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性价比高”。确实如此,许多国产的旗舰机型价格都控制在1999以下,相比于国际品牌动辄4000多的定价,国产手机的价位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国民整体的消费水平。

  根据美国Gartner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中国国内使用的手机有10.75亿部,如大家所见,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随之而来的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同小异的设计,拼配置,拼参数,拼价格。那么除了“性价比”之外,国产手机还有哪些出路呢?

除了性价比:国产手机还有哪些出路?

  一、构建规模化的智能生态圈

  在当今科技界发展物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背景下。平台之上的任意一款设备之间都会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只拿出手机这样的单一产品是无法形成竞争力的。智能生态圈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思维。

  例如国内的小米华为,在这一点上还是很有远见的,早早地构建起了生态圈。小米利用了MIUI这个平台,建立起了旗下多条产品线,从路由器,小蚁摄像机,到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小米空气净化器,甚至小米灯泡,目前来看这些额外的产品线并没有让小米形成特别核心的竞争力,但是却为以后的物联网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近期举办的CES2015上,智能家居成为了最大热点之一。在展会上,海尔、三星、LG、东芝、博世、飞利浦、高通等多家国内外企业,都展出了各自最新的智能家居产品、技术或解决方案。

  这一次,这些科技公司更为重视和期待的是一个整体化的智能家庭、一个智能生态圈的构建。而手机作为整个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哪家厂商旗下的产品越具规模化,哪家的竞争力也越强。如果说前几年的发展浪潮是资源整合的话,那么接下来构建规模化的智能生态圈,是手机厂商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主打细分市场

  在同质化普遍严重的中国手机市场,差异化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卖点。我们刚才也提到了中国的手机市场是趋于饱和的,试想一下,如果市场上高度同质化的新品与自己手中的手机看起来都“一个样”,谁还会有换机的需求呢?这个时候那些另辟蹊径的新尝试,反而会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几年前各大厂商都在拼配置拼参数,想方设法讨好大众消费群体,这时vivo Xplay 3S的出现却吸引了许多HiFi发烧友。首次在智能手机中搭配独立的ES9018高规格DAC与OPA2604运放芯片,音质也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认可。

  说到细分市场也不得不谈一下老罗的锤子手机,许多厂商选择放弃直白、单向的传统营销方式,开始将目光转向“粉丝经济”,通过培养一支强大的粉丝队伍,充分挖掘他们的能量,带动更多客户的关注和购买行为。

  而老罗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其本身就有一组庞大的粉丝群,尽管锤子手机不一定是小众市场的专属品,但是锤粉们作为老罗忠实的拥护者,这一块细分市场是老罗吃定的。

  三,研发独占技术

  有时候一项独家的技术往往会成为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的加分项。手机厂商的核心部件上游供应商也就那么几家,所以就导致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去年的旗舰机普遍搭载高通骁龙801的处理器,各大厂商还要争夺这款处理器的首发。

  国产手机中唯一有自己搭载自家SOC的也就只有华为了,发展自家的SOC首先能让自己积累技术,还能不受到上游供应商的控制。除此之外,OPPO的闪充技术也是国内手机厂商一个很大的亮点,如今重度手机用户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要看续航能力,同时也会在意充电时间,闪充技术能让手机1小时内充电至97%,想必这样的成绩已经无人能敌了吧。

  总体来说,在性价比之外,我们还需要有其他的选择,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是能为他们带来切身利益的产品,更应该是有着优秀的用户体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