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科技最近有点狼狈:老罗被告 锤子卖身

在这个夏天,锤子科技却似乎进入了多事之秋。“老罗被告,锤子卖身”成为过去一周的科技热门。

锤子科技最近有点狼狈:老罗被告 锤子卖身
罗永浩

期间,先有Smartisan T1户起诉锤子科技涉嫌“商业欺诈”,让44 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随后又据北京市工商局网站公示信息显示:锤子科技在6月27日做了一次股权出质登记,出质人为罗永浩,质权人为阿里巴巴,质押的股权数额为205余万股。质押的股权数额接近老罗此前持股的一半。

这两件事情的接连发生,让一度沉默得快被人遗忘的锤子科技在被集中曝光的同时,也让理想主义与情怀在商业市场现实下的尴尬再度被业内广泛讨论。

但从实际来说,无论是(曾经)粉丝的起诉,还是阿里的注资入场,反映的都是锤子科技这家烙着“情怀”标签的智能手机厂商在当下市场的体力不支,折射的则是理想主义的情怀终究敌不过务实市场的残酷现实。

对于罗永浩而言,虽然是少了一份情怀、但是在肩上却多抗下了几份责任。

一、罗永浩和锤子的戾气与底气

锤子科技从成立伊始,都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存在。有的对其爱之若蜜糖,有的对其恶之如砒霜。而背后争议的关键则是围绕老罗的理想主义、情怀、傲慢与偏执。

可以说,理想主义、情怀、傲慢、偏执不仅是罗永浩与锤子科技的标签、烙印,更是其秉性,同时也构成了罗永浩和锤子科技的戾气与底气,陪罗永浩和锤子科技走过这几年。

从罗永浩跨界创立锤子科技之初到其后的各路吐槽嘴仗营销积累人气关注度再至T1、坚果U1、T2的发布,各种鄙视各方竞争对手,吐槽各种设计,戾气尽显,俨然我才是美学的拯救者,乔帮主衣钵的继承人。

然而戾气的尽显也逼迫着罗永浩的锤子科技团队必须具备嘲笑他人的底气,但在积累底蕴不足的情况下,锤子能够大做文章的只有在系统UI和工业设计上的极度偏执。为此,他们会为了解决一个多数人看来无伤大雅的金属中框断点问题,不惜错过最佳的发布时机;会为了追求极简设计,而将SIM卡槽、传感器开孔这些有碍观瞻的东西悉数隐藏,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慢性子遇上快时代

在这种情怀与偏执的加持下,锤子科技的产品在高度同质化的工业设计中颇为独树一帜,但是一款产品的成功,外观不是一切。从实际来说,锤子科技这些年所推出的硬件产品,无论是T1、T2还是随后为了走量而向市场推出的坚果U1,都未能在市场上掀起大波浪。

曾经的浑身傲慢,以为一把锤子就能砸出一片天的完美构想被赤裸裸的销量打回了原形。

而从罗永浩此前的羽扇纶巾到现实的灰飞湮灭,背后的原因则是罗永浩与锤子科技的慢性子不该生在这个快时代。锤子的慢,一方面可能是源于自己的科研底蕴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源于自身傲气的偏执,而忽视了现实的速度为王。

这些年,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速度前所未有,每个月的新机更迭让人应接不暇。在行业高度竞争的当下,慢一步就意味着有出局风险。

在智能手机行业如此现实下,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一直流传的那句所谓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这个竞争如血海的智能手机行业里似乎早已不适用了。当下对于产品而言应该是速度为王。

商业需要的不是自己与自己较劲的偏执,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妥协,偏执在嘴上说一说就好了。这种妥协并不是所谓的敷衍,而是对自身综合实力与市场现实的抉择。过分的偏执不是执念而是病,在更多的时候也只能让你沦为小众,甚至覆灭。

三、锤子或可小而美的活

然而,锤子的偏执病,却是深入骨髓。无论是此前的系统图标重绘还是诸如在T2上为了一个金属断点历经呕心沥血,错过最佳的发布时机,挨到一个尴尬的年末。

在处处充满妥协的现实里,锤子科技在产品美学上的极度偏执,产品更迭上的慢人一拍,显然难以带来销量的大红大紫乃至扶摇直上。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罗永浩与锤子科技的情怀、偏执,也让锤子科技拥有了一批粘性极高、具备强烈群体特征、外漏标签符号的独特粉丝——文艺青年。他们因为老罗的理想主义、情怀、偏执,而与之形成了情感的共鸣,价值观的契合,并通过对锤子科技产品的支持来进行表达。这种忠诚度让诸多品牌求而不得,而这也为锤子在垂直细分市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让锤子科技小而美的活。

如此前文章所述,垂直细分将是未来智能手机发展的主流方向,而这批文艺青年无疑是垂直细分群体之一。

当下,消费者对智能手机品牌的选择正在日趋集中化,而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却正在朝着日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诉求也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更在追求自身品味的契合。在此现实之下,垂直细分时代似乎已经来临。

若锤子科技专注于服务这批用户,将偏执、情怀发挥到极致,个人认为,其依然可以活得很滋润。毕竟此前的T1、T2虽然销量“惨淡”,但消费的主力依旧是这批文艺青年,并且老罗也引以为豪的另一组数据锤子是iPhone用户的转化率颇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锤子科技愿意小而美的活。

四、卖身并不值得嘲讽

此番锤子科技将部分股权出质给阿里巴巴,被许多人评论为是继此前下调产品价格之后罗永浩情怀的再度贬值与坍塌,并且时不时地翻出罗永浩的各种豪言壮语,俨然做足了围观老罗再度打脸的准备,并准备时刻嘲讽老罗此前的口出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