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永生?虚拟现实中实现永生或成现实

据外媒报道,国外的研究员想将人类的思维转化为虚拟实体,这样就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实现永生。你是不是想过自己死后是不是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是不是也幻想过永生?

想要永生?虚拟现实中实现永生或成现实
想要永生?科学家有办法,让你在虚拟现实中实现永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现实。一个全新的概念“增强永生”(Augmented Eternity)能够将我们的永生的想法变成现实,我们的知识、思维和观点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甚至是部分印象记忆可以完全留存。

MIT媒体实验室和瑞尔森大学的研究员认为,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我们每天大脑产生的所有数据收集起来,将思维转换成虚拟实体,当个体死去之后,这个虚拟实体将会继续存在,甚至是还能够学习新的知识

瑞尔森大学数字媒体中心的创新主管Hossein Rahnama博士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篇关于增强永生的论文。Hossein Rahnama博士认为“通过把我们的数字身份永生,我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生死之间的界限。”

Hossein Rahnama博士说到,“你的肉体会死亡,但是你的数字体将会继续存在并且继续进化,能够帮助他人和维护自己的遗产。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新奇,很多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剧中都有过由此类似的情节。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分析了大量的数据、识别模式和是否能够做出预测。它可以让亚马逊或是Netflix推荐你想要买的东西或是想要看的内容。

Rahnama博士希望能够将类似的技术应用在“永生”之中。通过数字的形式将我们过往的记忆记录下来,他会创建算法让死去的人来回答我们问题,开创一个新的集体智慧的新形式。

在30年或者40年后,我们就能够向死去科学家或是政治家提问了”,Rahnama博士说到,“想象一下,我们可以激活里根的数字体,问他怎么看待唐纳德・特普朗。”

事实上,让我们的思想在我们死后得到永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想法。Google的未来学家Ray Kurzweil曾提出“奇点”的概念,认为人类能够把思维上传到电脑之上,最终实现人类与机器的融合。Rahnama的想法有所不同,但是,后果很可能是类似的。

Rahnama认为,其实这其中的科技非常容易,但是实现数字化需要一个灵丹妙药,需要克服围绕数据隐私的一些相当严峻的挑战,以及是否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选择你自己的数字继承人

Rahnama表示,由于当下低成本的数据存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连接,价格相对便宜的计算能力和日益直观的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增强永生”从技术上来看具有可行性。

想要实现“增强永生”的最大障碍就是收集足够的数据,能够得到所有的访问权限,并且能够保护这些数据。数据越多,这些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更加准确。为了能够让你的数字体得到永生,同时增强永生的机器需要大量且高度密集的个人化数据,才能保证预测的可靠性:所以你的公开言论、博客文章、社交媒体的文章、照片、短信和电子邮件、甚至你吃了什么早餐,这些数据都有增强永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千禧一代每天醒来就会浏览Instagram、Snapchat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所以Rahnama博士认为这些平台将会成为研究人员收集数据的重要地方。

Rahnama博士认为,“之所以在过去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不能获得足够的用户相关数据足迹,只有获得足够的数据才能实现这些复杂的语言。”60 年后,千禧一代的后代世代的人都可能拥有万亿GB 的数据 。“你能用这些数据做什么?能否拿来这些数据,构建出足够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一个数字继承人——一个能在死后代表你的东西?”

如今已经有一些行业上的专家通过法律文件开始梳理这些内容,并且向行业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Rahnama博士认为,未来的15年到25年,个人将成为增强永生的主流。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数据的拥有者是谁?要实现 Rahnama 的想法,用户必须对数据有完全的控制权,而 Google、Facebook 等公司或许不会合作。因此,“增强永生”项目也在激发人们对数据收集和控制的探讨。

“未来这个服务会成为主流,你需要一定的隐私性,你有权去支配制鞋内容,另外这些数据是你自己的财产,你可以将这些作为遗产,因此只有你自己和你信任的人能够访问这些数据。”Rahnama说道。

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讲,Rahnama说,他创造的这个增强永生的项目,能够鼓励数据采集和问题控制的研究,但数据生成和处理暂未得到政策的支持。

机器人并没有灵魂

对于Rahnama的项目,人工智能专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此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也有很多人持有怀疑的态度。

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Van Baker认为,机器难以把握人类语言的精妙之处,无法辨识不同的情境,而且,人类通常是难以预测,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即使你有了自己的数字体,那也只是一个肤浅的复制品。

Baker补充说到,人类如何回应取决于前后时间的推移,时间的变化会癌变人们的预知方式和想法。

Catalyst的高级应用研究科学家Jeremy Pickens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模式识别,而人类的经验无法归结为特定的模式。“我们真的只是一些可数的重复模式吗?或许我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自己一直在不断变化……电脑需要生成它以前从未见过的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