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班车转身不易 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

原标题:互联网班车转身不易

  在专车、快车、拼车等互联网打车软件初步占领市场之后,互联网班车也悄悄进入人们的视线。虽然兴起时间不长,但依旧躲不开激烈的竞争局面。在滴滴这一大玩家入局后,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投入开始变得谨慎,甚至有公司因融不到资,上线半年便停止营业。对于未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各家公司还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互联网班车想要漂亮转身并不容易。

  □现象

  互联网班车满街跑

  不知从何时起,北京国贸恒惠东路上、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附近等办公活动密集区,每晚下班时间一到,便有几辆印着“定制路线、专座直达”字样的巴士准时出现,搭载着陆续从写字楼里走出的白领离开。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家公司的通勤班车,实际上,这些大巴背后,是一个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是继专车、快车、拼车等互联网出行方式外的另一选择――互联网班车。

  “再也不用羡慕别人家公司的班车了”,家住通州果园的王女士回忆起首次尝试互联网班车时的心情。作为北京几千万上班族中的一员,每天最让王女士痛苦的事就是上下班,尤其是早晚高峰。据她描述,她所在的小区离果园地铁站并不远,但如果要前往位于望京的公司则需要换乘三次地铁。“没有座位、人多、换乘的时候往往要等两三趟才能上车”。

  曾有报告称,北京的通勤时间以平均97分钟位列全国第一。但对于家住燕郊的人们来说,每天在路上的时间要在四个小时甚至更久。

  正是看到了上班族们上下班出行时的痛点,自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进入互联网班车这一领域,接我云巴士、嗒嗒巴士等互联网定制巴士平台发展迅猛,已拥有一定用户基础。今年7月,作为打车巨头的滴滴出行也顺势推出了滴滴巴士,开通了“直达班车”业务,并于10月中旬正式在“滴滴出行”APP上线。至此,互联网班车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现状

  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

  由于兴起时间不算太长,互联网班车尚处于培养用户的阶段,为了争夺市场,公司之间也是摩拳霍霍。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互联网班车路线和价格差不多,目前互联网班车站点主要集中在中关村、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国贸等地区,路线的高度重合成了各班车公司之间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

  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同公司间的班车因为抢乘客也发生过纠纷。今年7月底,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南门前发生过一起互联网班车纠纷事件。据其中一家班车公司的负责人讲述,其公司班车在当晚出车前,被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挡住去路,导致班车无法准点发车。中关村西区派出所工作人员证实,当晚接报警称“堵车引起双方纠纷”。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中关村地区有多家互联网企业且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白领较多,用户对于流行的互联网科技产品接受度较高,因此成了互联网班车行业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记者在乘车体验中还发现不少困扰,比如首次乘车时找车难,因为互联网班车没有站牌,司机也不可能给乘客打电话,只能靠乘客自行寻找。此外,互联网班车无法占用公交专用车道,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堵车、塞车等问题。

  身份模糊合法性待定

  在专车合法化尚待解决的时候,互联网班车的合法性似乎还未被提上日程,国家也还未出台相关政策来明确互联网班车行业。不过,根据《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必须取得相应从业资格,方可从事相应的道路运输活动。

  据记者了解,互联网班车公司大多租用专业客运公司的车辆,从劳务派遣公司雇佣专业客运司机。滴滴公共交通事业部总经理李锦飞表示,目前滴滴巴士的所有车辆都是与当地有营运资质的旅游公司合作,从而保证车辆来源的合法性,“每一种新的交通出行方案或项目的出现,和政策之间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去判断两者的边界在哪里”。据李锦飞介绍,滴滴巴士一直和地方的交通部门保持沟通,现有的政策空间比较宽松,因此运营也完全没有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

  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班车的态度亦是观望和研究,暂时还没有明确态度。

  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班车的车辆实际上有运营资质,只是通过软件平台进行运营,在这个过程当中,车辆合法,软件本身并不违法。而且互联网企业利用闲置的客运巴士资源补充城市公交客运,是有益的尝试。

  2013年10月,上海市一家名为“直通吧”的网站推出过定制班车服务,但运营两个月后便暂停服务。当时,相关管理部门表示,只要网站保持点对点包车形式,不在中途停靠,且租赁车辆具备国家资质,就不会干涉其业务发展。

  融资难度大容易夭折

  互联网班车企业的兴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资金的眷顾,仅今年9月便有多家公司宣布获得融资。9月9日,接我云班车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Pre-A轮投资;9月15日,深圳起家的嘟嘟巴士宣布完成5200万元A和A+轮融资;9月29日,嗒嗒巴士完成近两亿元B轮融资。9月11日,滴滴也宣布投5亿元发展巴士业务。

  不过似乎一旦失去了资金的支持,创业型的互联网班车企业便难以靠自身发展独立存活。成立于今年3月份的考拉班车,上线仅6个月便停止运营。其创始人张敏认为,资本市场是考拉班车停止运营的唯一影响因素,简单而言即公司新一轮融资失败。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互联网班车企业来说,在线路推广前期,不仅需要进行优惠补贴来吸引用户,每天的车辆运营费用更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在没有可靠商业模式的情况下,没有新的融资显然令定制班车运营难以为继。

  据记者了解,考拉班车成立一个月时便拿到了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但此后却未再获得融资。目前,考拉班车的业务已由滴滴巴士接管运营,其工作团队已转身再创业。

  实际上,从互联网班车领域离开的公司不止考拉一家,今年3月易到也曾推出过巴士服务,不过上线仅三个月便退出市场。

  需求虽大赚钱却不易

  虽然互联网班车需求很大,也确实直击上班族出行的痛点,但这却不是个容易赚钱的行当。

  嗒嗒巴士相关负责人此前曾透露,租赁一辆巴士价格为700元/日。按照核定人数51人的大巴车计算,互联网班车公司向乘客每日每人次至少收取14元抵消租巴士的成本,这还不算上司机和燃油的花销。

  但目前互联网班车票价多是根据线路的长短来收取,售价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与此同时,班车公司还推出了优惠补贴政策,如1分钱乘班车等,借此拉拢乘客。

  从考拉班车上线半年猝死便可看出,互联网班车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方式。记者在与多家互联网班车企业沟通时发现,不少企业目前主要关注的还是用户体验,线路设计和服务、盈利模式等并未想得很清楚。他们大多希望以上下班班车这个高频需求的痛点作为入口吸引流量,在用户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探索所有可能的盈利模式。

  □探索

  变身旅游 或定制巴士

  或许是发现了只做班车市场难以为继,不少初创型互联网班车公司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就转成了大巴方向,这其中包括嗒嗒、哈罗同行以及接我云班车。

  “通勤班车市场只是互联网定制巴士千亿市场中的冰山一角,未来滴滴巴士也不仅仅只是专注于通勤班车市场,而会尝试更多细分化出行场景。”李锦飞说。

  今年10月底,上线仅3个月的滴滴巴士推出旅游专线,记者了解到,滴滴巴士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上线的旅游专线超过50条,上座率超过80%。而除了滴滴巴士之外,嘟嘟巴士、嗒嗒巴士等也开展了周边游业务。

  除了周边游,机场快线、城际客运和定制包车也是这些公司正在涉足或考虑涉足的方向。记者注意到,“双11”当天,滴滴巴士在微信平台上表示即将推出包车服务。嗒嗒巴士CEO周瑞金近日也表示,除了上下班,嗒嗒巴士也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包括周边游、直通车、包车等业务。

  □分析

  单纯巴士业务生存不易

  目前国内互联网班车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是A轮以内的初创项目,融资金额最高几千万人民币,团队、产品、技术等有待完善。

  互联网分析师洪波表示,互联网班车前期需要通过补贴做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兼具良好的融资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企业一般很难完成其商业模式的建立。“在商业模式建立起来之前,拿不到融资便很难继续开展,这也是为什么考拉班车上线半年便结束了运营。”

  有观点认为,滴滴启动巴士项目之后,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投入开始变得谨慎。对此洪波表示,“滴滴在融资和市场方面确实比较强势,而且提供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出行平台,那么用户会更加倾向于使用这样一个APP,即使巴士业务不赚钱,未来也依靠其他的业务来补充”。在洪波看来,单纯做互联网班车业务融资和生存压力会比较大,“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没有补贴用户就少,补贴多了企业也扛不住”。

  对于目前不少互联网班车企业探索开拓周边游等特定领域市场的现象,洪波认为,过去这些市场是空白或者不足的,但是不是有机会还比较难说,“有些市场有一定需求但没有被满足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会是没有人注意到,可能是由于经济或者某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个市场即使有需求也没有人愿意去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