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去留两难 电商冲击下IT卖场大规模调整
传统电子卖场在激烈竞争、电商冲击之下,生意江河日下。电子卖场集散地“中关村”,也开始迎来规模调整时代:从太平洋电脑到科贸电子城,乃至最近的e世界卖场,都陆续进入了调整期。
讽刺的是,中关村曾被视为“高科技”代名词,然而实际上,在最为繁华的几年里,中关村也仅仅不过是电子商品集散地而已,而且相比深圳华强北,其业态和背后产业链支撑,更为单一、薄弱。随着整机和品牌消费时代到来,尤其是电商物流崛起后,中关村在商品集散配送方面的功能,更是遭遇替代。
在历史荣耀与包袱,政府指导与市场激荡下,中关村又将去往何处?
“停业”风波
春节假期结束,按理应该开门揖客的e世界,却依然大门紧闭。
2月25日,记者走访e世界发现,A、B、C座属于电子卖场的区域,除了部分物流通道,包括正门、侧门等都贴着e世界物业封条。
整个e世界广场,除了C区的“真功夫”、“星巴克”和写字楼尚有开放外,其他区域都大门紧闭,一片沉寂。A区一家工商银行网点,目前也已搬迁。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获悉,e世界将退出电子卖场业务。目前e世界正在大力推进的“统一经营”,正是为了与现有零散电子卖场商铺业主签约,由e世界出面代理,然后寻找新的投资经营方承租,业主不再经营现有商铺,只从最终承租方手中“收取房租”,从而实现电子卖场业务退出。
相比周边鼎好、海龙大厦,e世界产权较为分散,电子卖场很多铺位产权,早些年都卖给了中小业主,至少有四层电子卖场商铺,都在中小业主手中,规模多达1400多家,面积也达到了数万平米。
记者从“统一经营”签约处获悉,此次调整,电子卖场商铺业主签订的协议期限为10年,最终承租方为北京赛智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承租方已经按照4-6元/天/平米不等的价格,提出报价,然后参照业主当初的购房款项,计算租金和投资回报,并将10年分为两期,采取不同计费方式。
“目前已经有1/3到2/3商户签约。”一名e世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有部分业主犹豫不决,需要进一步协商,“但现在大形势在那摆着,电子卖场将会退出。”该人士告诉记者,3月1日是收房时间,不过并不是截止时间,逾期还可以继续签约,不过可能会影响房租。
对于下一步转型方向,e世界方面目前并未明确。
“现在还在调整阶段,还没有最终定下来。”一名负责业主“统一经营”签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调整之后,e世界可能会向写字楼和科技公司展示等业态转型。
记者获得的一份业主委托出租协议则显示,在未来商铺用途上,写明了“甲方(业主)同意租赁商铺不做电子卖场经营,同意租赁商铺用于办公、商业配套或者符合中关村西区管委会政策规定的业态经营。”
迟到的退出?
实际上,新一轮“停业”风潮,不过是中关村卖场沉浮冰山一角。
最近几年e世界已经爆出多次“停业”风波,其间还一度传出,京东有意收购e世界的传闻。在e世界之前,中关村商圈已经有硅谷电脑城、太平洋电脑、科贸电子城等多家卖场先后停业调整。除此之外,更具位置优势的海龙大厦和鼎好电子城也在陆续调整原有业态。
电子卖场萧条,早已不是三日寒。
“刘强东干掉了中关村”,这是最近两年,人们普遍喜欢揶揄的一句玩笑。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看来,早先电子卖场一度繁荣,从PC到数码、电脑灯,引领了几波浪潮,中关村甚至创下近百亿规模,但随着电商发展,2010年以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更加迅猛,“电子卖场首当其冲,一家一户,怎么和京东商城这种巨无霸平台抗争,价格、质量和信用上,都不具备优势。”
电商冲击下的电子卖场,未能实现差异化转型,反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电商抢走了线下电子卖场客流,人越来越少,但总是有人来的,结果有的顾客来了,又被中关村商户狠狠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消费者更加不愿意来了,这样,电子卖场的业态就沉沦下来,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记者注意到,尽管生意萧条,但中关村部分营业的电子卖场,彪悍销售作风不改往昔。在海龙电子卖场,一旦有顾客进入,很快会有数名导购一拥而上,推推嚷嚷将顾客拉入店中。实际上,在店面里,导购和销售人员要远远多过顾客。
与此同时,中关村销售中零售做的比较多,也容易受到市场冲击。在业内人士看来,近两年手机销售市场,国产品牌崛起,水货市场意义慢慢不大了。
“只能说时代变化了。”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名商户感叹。
转身的包袱
“电子卖场陷入穷途末路,如果不转型就是等死。”
陈立平告诉记者,早在10年前,政府层面就有意让电子卖场等低端业态从中关村核心商业区退出。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一直未能有实质性突破,“主要原因是10年前的时候,中关村不管是体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还很大,所以一直僵持。”
最终,电商异军突起打破僵局。
陈立平认为,中关村很多卖场,比如鼎好和海龙转型太慢,实际上已经错过了一些时机。“集市是最先被冲掉的,像苏宁、国美这类实体家电行业,受到冲击后都已经探索转型了。没有特色、又不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灭亡是必然。”
实际上,近两年中关村核心商业区,也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新兴互联网商业,已经成为中关村的新名片。尽管如此,e世界、海龙和鼎好等三大电子卖场业务,依然占据大量核心楼面。
在陈立平看来,几大电子卖场背景、发展情况不同,最大的困难在于产权分散。当初,很多中关村卖场,最初从电子一条街,小商小户发展起来,早先的时候,一铺难求,完全是卖场强势的卖方市场,海龙大厦、e世界、太平洋盖楼的时候,前期投资都很大,为了尽快收回资金,就把一部分店铺卖给个人。
“这些卖出去的店铺,就成了后来转型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麻烦。”陈立平认为,目前中关村已经有了大量商业存在,虽然“高科技”一直是力推定位,但最终方向,还会是商业与其他业态结合,不可能都是写字楼,晚上沦为空城。“中关村未来,还是集科技、办公、创业、高端零售一体化,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