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绝影18 AI+锐龙版2025首发测评 RTX 5090+4K MiniLED屏!

创作,18英寸大屏+RTX50系高性能=灵感自由

如果说便携性是惊喜,那这块18英寸大屏带给工作流的改变,堪称革命。

毕竟PC设备的灵魂在于多窗口并行任务处理,在小尺寸屏幕上,“多任务”往往降级为“快速的单任务切换”,不仅增加了操作负担,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不断的Alt+Tab窗口切换扰乱创作思绪。绝影18 锐龙版的18英寸大屏则让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工作流”得以回归。

以日常的视频剪辑为例,左边是素材库,中间是预览窗,下面横贯着长长的时间线,右边是特效控制面板。所有的元素都舒展地平铺着,我的视线和思路可以在不同区域间无缝流淌,无需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调整一个参数而把某个窗口反复放大、缩小。

屏幕素质也相当出色,2.5K+分辨率,240Hz高刷,500nits高亮度,100%DCI-P3专业广色域,支持True Color技术,出厂已校色,软件可进行色域切换,到手即用。

实测色域覆盖可达99.8sRGB、96.7DCI-P3;色准ΔE=1.1,色彩表现不错,达到了专业水准。

而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绝影18 锐龙版,它所提供的性能体验也让我十分惊喜。先来看基准性能测试,Cinebench R23多核达到23653分,单核2015分。3Dmark TimeSpy显卡分数17900分,CPU分数10411分,总分16156分,即便与配置更为厚重的 5070Ti 游戏本相比,绝影 18 的性能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完全担得起用户长期以来赋予绝影系列 “性能暴 徒” 的称号。

我尝试在剪映里同时处理4K 60FPS 422素材多轨剪辑,加上调色、字幕、转场特效,实测实时6轨实时原画预览没有卡顿,第7轨开始出现卡顿提示,性能表现相当稳健。

最让我满意的,是它所带来的“心流”体验。在导出一段10分钟的4K60p HEVC视频时,进度条在走,我还能从容地在旁边窗口写着稿子,构思文案。约8分钟后,视频导出完成,我的稿子大纲也基本成型。

而对于我那些从事建筑设计的朋友来说,搭载RTX 5070Ti独显的绝影18 锐龙版在D5渲染器里的表现,用他们的话说,是“颠覆性的”。结合DLSS4功能,可以实现高帧实时光追预览,调整一个材质,改变一束光线的角度,屏幕上立刻就能反馈出最终的光追效果,那种“所见即所得”的创作快感,让他们彻底告别了“渲染-等待-修改-再渲染”的漫长循环。

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